当心微整形变“危整形”
7月3日,上海曝光一批违法医美培训网站,利剑直指微整形。而在上月,浙江湖州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假药案,现场扣押肉毒素、玻尿酸涉案金额达1.5亿元,没有行医资质的“医生”仅自费1万元参加过短期培训班就号称“整形专家”。时下,又到了微整形的旺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关专家表示,如果不注重机构和人员资质,不使用正规药品,微整形就难免变成“危整形”。
身边“危整形”病例经常能遇到
相比起在身上大动干戈的整形而言,如今,不用动刀的微整形以其成本低、效果好、痛苦小的特点,受到爱美者的青睐。记者了解到,做得比较多的微整形项目有注射软组织填充剂(含玻尿酸)、胶原等垫鼻、垫下巴改变面部轮廓,让皮肤饱满,皱纹减少;注射肉毒素除皱,瘦咬肌、小腿、肩膀等,总之,局部小变化,让人更美丽。
然而,一个“微”字并不等于没有安全隐患。无锡市三院整形美容中心负责人、副主任医师俞舜介绍,身边就有多例在一些机构微整形失败而来就诊的案例。一名20多岁的女子认为自己美中不足就是下巴短了那么一点点,经人介绍去了一家机构注射了玻尿酸,下巴垫了几毫米就好看多了。但是,一个月后,下巴却出现了蚕豆大的红肿,又过了几天,下巴竟然偏到一侧。俞舜为其初步诊断为感染,切开脓肿引流,就流出稀释过的玻尿酸溶液。俞舜分析,导致脓肿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玻尿酸来源有问题,或是玻尿酸在储存过程中受污染。
前年,一名30多岁的男子看着自己未老却出现的皱纹,一心想通过微整形改善。在一家机构注射肉毒素后,皱纹没了,但是肌肉却出现了僵硬。俞舜分析,问题可能出在肉毒素的配比上,一般用于微整形的肉毒素在300单位以内,3000单位以上就是中毒剂量,会导致生命危险。幸好这名患者注射的肉毒素超标但还未到中毒的程度,经过补液等一系列对症处理,肌肉僵硬得以缓解。而最终查明,如此配比不正确的肉毒素,来自于广州的一批假货。
理发师速成“医生”潜伏“工作室”
记者了解到,除了无锡多家公立医院开设的整形美容科室外,无锡市卫计委登记在册的民营整形美容机构有50多家,此外就是数不胜数的“美容工作室”。微整形属于医疗美容范畴,按照国家规定,从事医疗美容的机构必须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生也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且具有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等。而大部分“工作室”根本没有资质,人员更是复杂。一些“工作室”宣称员工来自美妆培训班,或是到韩国受训,事实上,这些人有的原来是理发师,有的是美容师、美甲师转行,可谓零基础,几周就学成“出师”。这些江湖医生在培训时会拿猪蹄、鸡翅等物品做实验,培训结束买一件白大褂,就成了美容医生。而有些有着微整形冲动的爱美者,对于整型美容机构到底有没有资质、注射的医生有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等等,都没有亲自核验过,而对机构的信任度,基本取决于网络搜索和朋友介绍。
“微整形看起来微创、省事,但安全要求一点也不低。”俞舜介绍,很多人以为注射比起手术来,技术要求不高。然而,就拿注射玻尿酸来说,玻尿酸应注射在软组织中,而不能误入血管,即便是正规的玻尿酸,误入眼动脉或致失明,误入颅动脉或致脑梗。因此,这对医生的技术同样有很高的要求,必须对面部血管解剖非常熟悉。相比起各种“工作室”,正规机构的医生开展微整形首先得有医生执照,还要有美容主诊证,这就要求操作者具备数年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且主治医师以上才能考美容主诊证,并且还需要经过相应培训。
网上、朋友圈购药都是假药
对微整形所涉及的药品、针剂、激光、超声刀等药械,食药监部门也有明确要求。如肉毒素属于国家管控药,必须经过合法的采购流程才能获取。微商基本上拿不到正规药。而且,正规机构进药都会有严格的存储、运输保证,一旦出现问题,都能溯源。
在我国药监部门的审批过程中,会对所申请药品或器械做临床试验,说明该种药品适合我国人民使用。即使是药监部门批准的品牌,网上、朋友圈渠道的货品肯定不是正品。理论上讲,微商渠道是拿不到真药的。因为正规药厂的产品只能销售给有牌照的医疗机构,所以微商渠道只能通过非法渠道拿到药,或者是水货或者是假药。事实上,微商本身也不是专业人士,也分辨不了水货或假药的区别。此外,因为运输和存储都没有实现真正药品需要的冷链运输、存储,所以很多药品难免出现变质或过期的情况。如国家药监局认证的玻尿酸只有10多种,未获批的产品一律视为假药。因此,业内人士提醒求美者还是要睁大眼睛看资质,妥善保管整容协议、合同、扣款单据,保存与医生的聊天、电话记录等。若遭受伤害,可找第三方医院做必要的医学鉴定,以法律认可的方式确定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