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医疗美容产业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且以每年约30%的增速发展。
整形美容属于医疗行为,相关的准入以及操作,国家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没有资质就开设美容培训班、开设整形诊所,没有行医许可就进行注射打针的现象在微整形行业愈演愈烈。
早在2015年,央视新闻曾报道一家非法微整形培训机构在没有进行过专业消毒的宾馆里进行培训,节目播出后该培训机构网站就被关闭了。如今再次打开该网站,这家培训机构仍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等地开展注射培训,现在每期学员差不多都有二三十人。
目前,在我国非法进行微整形的私人作坊比比皆是,不仅美容院有,发廊、美甲店也都做起了微整形的生意。
私人作坊药品无批号
这些所谓的整形师,他们向顾客兜售的药品到底是从哪来的?这些药品又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呢?
按照一位知情人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了一家微整形店,一位自称是医生的人开始推荐起了药品。通过观察记者的面部,该医生称记者面部有点平缺少立体感,总共需要注射6支玻尿酸2支肉毒素,价格一共是14800元。而在聊天中,他还给推销起了别的微整形项目,水光针以及美白针等,水光针是3800元一次。
当记者问起是否就在店里打时,医生回应称,“就是用这里的机器吸起来,注射起来不疼。因为如果出了问题,肯定来找我。”
不过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这些药物的外包装上都没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文号。而根据国家规定,在我国生产和销售的药品,都必须经过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并且外包装上要有这样的批准文号。
“客源够多可一夜暴富”
那么,这些在市场上流通,但没有国家批准文号的药品到底是来自哪里呢?
一位原本也是微整形行业内的知情人向记者道出了非法微整形商家进行微整形所用的药物来源。这位知情人表示,“低于1800元、2000元以下的都不是真药,因为正常上货的话得到1600元、1700元左右成本”。至于进货的渠道,知情人表示“比较隐蔽”,一般都是网上进货。也会有一些供货商自己的宣传,还有朋友推荐,或者一些学习班。除此之外,现在微信上各种售卖微整形药品的微商特别多,一支玻尿酸拿货的价格在300元左右,有些甚至更便宜,50元、80元的都有,假药主要产地在广州和山东。知情人告诉记者,美容院拿货的渠道都是通过网络,供货商从来不与进货商见面。
“而有些纯用假药,微信联系上门进行注射的,可能也就100元上的货,卖1000元”。“怎么着一天也能赚个一万两万,差一些的也得两三千元吧,打针客源多的话会一夜暴富的”。
正是因为当中的暴利,目前,微整形药品的生产、经营、注射假药已形成非法地下产业链。安市公安局就曾破获这样一起案件。
经过侦查,美容工作室无任何经营资质和手续,并且工作人员没有行医资格,所使用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等产品都是由山东济南的供货商通过快递发送而来。警方对山东济南通过物流对上线进行侦查,最后发现玻尿酸和肉毒素等产品均由北京及深圳等多条上线提供,经由济南的丁某销售至全国多达13个中型城市的美容工作室,由各个终端美容工作室给整形者注射肉毒素和玻尿酸等相关产品。
这次行动共查获保妥适、衡力肉毒素、瑞蓝、奇迹美、乔雅登等假药类产品,共计涉案金额3000多万元,涉及全国13个省市。
行业监管真空亟待弥补
除了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些药品外,微整形市场上现在还出现了很多新的未经国家批准的药品,美容机构为兜售这些药品,杜撰出了名目繁多的微整形项目来诱骗消费者。
协和医科大学的整形美容外科博士陈焕然介绍,根本没有美白针这么一回事儿。而像溶脂针、干细胞,国家都没有批准用于微整形,现在市场上打得比较多的生长因子也不能注射。生长因子打进皮肤后,会刺激皮肤的细胞无限地增生,它激发了细胞的代谢,不断地复制生长,经常反复地溃疡就变成了恶性肿瘤。
消费者到底应该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根据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对于医疗美容有明确界定,微整形属于医疗美容服务,只要是医疗美容就必须要在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里进行。
陈焕然介绍,医疗美容机构只有三类,一个是诊所、一个是门诊部、一个是医院。
此外,根据《刑法》第336条的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属于非法行医罪。
专家认为,对于微整形机构里实施手术的工作人员,一旦被国家相关部门认定为无证上岗,属于非法行医,就要负相应的刑事责任。即便是有资质的医生,在非法的场所,做非法的医疗活动,也要吊销行医执照半年到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