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海口长沙武汉成都西安石家庄济南福州南昌杭州南京长春经典整形咨询中心
项目:
当前位置:经典整形咨询中心 > 微整形咨询中心 > 全新动态 > 店方一时都说不清用途 这样的美容注射液你敢用么

店方一时都说不清用途 这样的美容注射液你敢用么

发布时间:2017-12-18来源:湖北日报

  襄阳食药监执法人员执法现场

  假劣药械变身美容“神器”

[ART_TITLE]

  “非法内毒素、玻尿酸、植入性假体等‘三大问题美容用品’暂未发现。”12月13日,襄阳市食品药品综合执法支队来了一场“查漏补缺”。队长张俊坦言,部分美容机构仍存在无法提供购货票证、药械使用台账不清等问题,有待核查。

  而在整治初期,情况糟心得多。

  一次执法中,执法人员发现一医疗美容机构手术室内,摆放着两张普通美容床,本应打包消毒的手术器械不仅散露着,还与未消毒的手术器械、杂物混放一堆。手术前既没按要求开处方,也没有术中药械使用情况,只有寥寥几字的“面部提升术”“隆鼻术”等记录。

  库房里,一种全韩文标识的注射液引起执法人员的注意。店方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涂抹式美白精华,有的说是注射用的“水光针”、玻尿酸。后经查证,这是一种维C精华注射液,属未经注册产品,按假药论处,当场给予3万元处罚。目前,该案已移交公安立案侦查。

  注射胶原蛋白“减龄”,打减肥针“轻松瘦身”,医疗美容拉动“颜值经济”。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7963亿元,年增长率接近20%,预计到2019年将突破万亿元。

  “快速增长的背后,却是无证行医、非法制售药品等乱象,让‘微整形’变成‘危整形’。”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稽查局局长王德建介绍,早前宜昌查办的7·20案中,被商家吹嘘成“美容神器”的非法医疗器械达39种,另有溶脂针、A型肉毒素等9种、3900余盒假药,涉案货值3000多万元。

  襄阳食药监执法人员执法现场

  暗流汹涌挑战监管底线

  不知从何时起,非法医疗美容搭乘“互联网+”、现代物流的顺风车,成为一支极具普发性、隐蔽性的暗流,不断挑战着监管部门的底线。

  在宜昌7·20案件中,案件线索是通过快递点包裹量异常发现。据执法部门介绍,售假的5个仓库分布在宜昌、深圳两地,均为各封闭的小区居民楼,长期通过网络交易,包裹发往全国23个省份、71个地市,影响面多点散。

  在鄂州市查办的无证生产销售三类医疗器械案中,犯罪嫌疑人邢某、李某仿造“高频电刀治疗仪”“产后康复治疗仪”930台,并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价”销售。经销商明知是假冒产品,故意将物流单上收件人姓名、联系方式及货物名称等关键信息填写不真实。

  “药械来路不明、流向不清,给执法取证带来很大困难。”王德建介绍,在不少所谓的美容博览会上,就会有商家销售一些医疗美容产品,不少是假货、水货。此外,更多的非法产品来源于微商、海外代购等。

  记者的朋友圈里就有一位代购,声称新进了一批日本水光针,可以涂抹也能注射。这位代购还经常刷消息,“证实”自己有朋友在国外培训多年,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打瘦脸针、水光针等都是“妥妥的”。

  王德建坦言,互联网上未必“有图就有真相”,的确有许多假冒医疗美容产品肆意传播,扰乱医美市场。下一步,省食药监局、省公安厅有意与阿里巴巴集团公司签订“第三方网络技术支撑协议”,拦截“漏网之鱼”。

  刀光剑影净化医美市场

  在医疗美容这一新兴行业,法规的滞后让现实有些无奈。

  据业内人士坦言,现行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于1989年颁布。该条例一方面对违法行为处罚过轻,另一方面指导办案实践的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执法人员对违法事实的认定,已严重不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现状,容易出现监管盲区。

  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相关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管职能已由过去分属于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管理,划转至食药监部门。在这一背景下,医疗美容市场乱象也成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近几年打击的重点领域。

  襄阳食药监执法人员执法现场

  “联合执法是最有效的武器。”王德建表示,公安机关在查处制售假药劣药行为方面拥有丰富侦查经验,食药监部门在假药认定、违法器械产品鉴别方面有法定职责,工商部门在查处违法宣传广告方面尤其擅长,卫计部门在医疗行业管理、药品使用、非法行医定性上有行业优势。因此,在发现制售假药犯罪行为时,联动处置,多管齐下,才能更加精准地打击犯罪。同时,提高违法成本、建立黑名单制度也能对非法医疗美容行为起来威慑作用。

  “刀锋行动”还将继续。期待刀光剑影过后,只剩一片“无死角”的美丽……

相关信息

优惠活动

推荐阅读

更多>>

说美项目

更多>>

说美医院

更多>>

说美医生

更多>>

说美材料

更多>>
专业整形在线咨询预约

咨询热线
400-888-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