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持续关注微整形市场存在的问题 两家违规经营的美容机构被查
有人称目前在郑州市卫生部门备案的正规医疗美容机构不过100多家,非法医疗美容工作室却有2000多家
整治微整形乱象 到底难在哪儿
河南商报暗访组 文/图
零基础的外行人,只要交纳了高昂的培训费,就可以开工作室,为顾客打肉毒素、玻尿酸等。在郑州,这样的非正规美容工作室不在少数,而一些所谓的医护人员,在学习锻炼近十年才获准行医的“正规军”眼中,就是一枚枚定时炸弹。
3月11日,《河南商报》报道的两家违规经营的美容机构被查处。
【进展】
违规经营
两家美容机构被查
3月11日下午4点左右,开设在郑州英地·天骄华庭二期内的一家美容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我们的客人正在做术前麻醉……”并配了一个脸上敷着白色膏状药品、静躺在美容床上的所谓顾客的面部小视频。然而,10分钟后,当金水区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推开门后,屋内却仅有一人。
这家隐身在小区内的美容工作室,既没有工商营业执照,也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资质证书,可其室内却有不少注射用的针头等做微整形手术的工具。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那位自称是打工者的工作人员,先是不记得老板的名字,随后又称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和其他任何相关信息……
同样,在位于花园路广电南路口附近的“上海银色·美之家”店内,金水区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在其二楼房间中,查出两台疑似医疗器械的养生仪器。由于暂时无法判定该仪器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上述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将两台仪器带走,暂为保管。
金水区卫生监督所一杨姓负责人表示,除了没收非法经营用具外,他们已对以上两个机构开具了处罚通知,要求机构负责人于3月13日到所内接受处罚。而对于《河南商报》报道的消费纠纷问题,该负责人称,会积极协调双方解决此事。
【说法】
工商部门
美容工作室
监管职责在卫生部门
对于隐身在民宅中的美容工作室给消费者做双眼皮微整形手术这件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何看待呢?
郑州市金水区工商局法制科张科长称,目前,医疗美容行业的工商登记审批程序已变为后置审批,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先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然后再去卫生部门办理相关的资质证书。“后续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归卫生部门管理,工商部门对这一块儿的职能有限。”他说。
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资质却给消费者实施微整形的美容工作室,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发现这类工作室,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如工商部门核实其属无证经营,便会依照规定对其进行处理。
河南商报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如今在医疗美容行业中,流行在朋友圈发自宣视频,而有业内人士也承认,相互转发别家手术成功的视频,已成为圈内的共识。针对这一现象,郑州市金水区工商局法制科张科长表示,此种行为涉嫌虚假宣传,但微信朋友圈、网络直播等传播速度快且广,给工商部门的后期调查取证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对待朋友圈中的宣传,消费者还需慎重。”
食药监部门
玻尿酸、肉毒素真少假多
工作室隐身民宅调查取证难
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正规药品的包装盒上都会有国家批文,如果全是外文的进口药品,没有任何批准文号,就可以断定该药品是从非正规渠道进入国内的。
他称,玻尿酸属于医疗器械,正品的包装上会有“国食药监械准字”,而肉毒素属于药品,根据相关管理规定,这类毒麻药品在国内根本无法大量购得,每年的产量有限,药厂出货也都有跟踪记录,且只有具有生物制品经营资质的药品批发企业才能作为该药品的经销商,而该批发企业也只能将这类药品销售给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或医疗美容机构,不能卖给美容工作室。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早前发布的数据调查显示,国内市场上肉毒素和玻尿酸的正品数量低于30%,剩余的70%多都是水货、假货。而一位在整形业从业多年的业内人士也透露,没有批号的药品,在他们行内人看来一律都是假药,因为国内有批号的玻尿酸、肉毒素等,只发给医院等正规医疗机构,而医疗机构不能对外出售,且注射每支药物都需要登记顾客的病案,所以培训机构和私人美容工作室的药物来源存在风险。
虽然不少美容工作室使用的玻尿酸、肉毒素存疑,但相关执法部门在执法时,却屡屡面临挑战。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现在很多美容工作室多隐匿在民宅中,门口也很少悬挂招牌,“如果消费者不来举报,我们很难直接入户检查,相对来说,很难取证,监管主要还是靠卫生部门。”
卫生部门
美容培训机构属中间地带
归谁管目前无法确定
究竟郑州市场有多少家医疗美容机构呢?郑州市卫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由其审批的有46家医疗美容机构,其中8家为医院开设的医疗美容科,38家为专业医疗美容机构。
而有业内知情人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目前在郑州市卫生部门备案的,即有合法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科室不过100多家,但却有2000多家没有资质,可仍在非法经营的医疗美容工作室。
对此,郑州市卫生监督局副局长单志民表示,整形行业的利润大,使得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铤而走险,而消费者缺乏安全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在的微整形行业的乱象丛生。
“私人工作室靠口口相传,而且药械管理混乱也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些便利。”他表示,目前在监管上存在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并不是相关部门不作为,而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和不完善,以及消费者的盲目推崇,导致根本没法彻底清除非法机构。“以超声刀为例,以前也一直存在争议,直到2016年国家卫计委下批文才确定其属于医疗美容。”单志民说。
对于层出不穷的美容培训机构,单志民也十分无奈,他称,美容培训机构属于中间地带,是归教育部门还是卫生部门监管,目前尚没有文件对其界定。“关于美容培训的投诉,我们也接到不少,但管理起来很难,曾经有其他省份发文请示国家卫计委,可没有结果。”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