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鼻、溶脂、埋线减肥……这些本该执业医师才能做的“微整形”手术,如今却有不少学个三五天,没有行医资格的人也敢随便做了。昨天,记者从慈溪市卫生监督所了解到,近期,该所接到多起类似的微整形医疗纠纷投诉,而这些投诉大多源于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微整形”广告。
“微整形”整出一堆毛病
在慈溪做服装生意的小李今年25岁,是个爱美的女孩。一直以来,她觉得自己鼻子不够挺,对此始终耿耿于怀。去年9月的一天,小李在微信朋友圈听说了一家做微整形的工作室,而且已经有朋友在那里打过玻尿酸,据朋友说效果很好。于是,她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了这家位于慈溪城区中央大厦的工作室,付了钱做了隆鼻。
隆鼻后不久,小李的鼻子就一直发炎,伤口始终没愈合。她怀疑这家整形工作室不正规,就向慈溪市卫生监督所投诉举报。
无独有偶,市民陈女士通过微信朋友圈得知在东钱湖有一场关于“微整形”的推介活动,听完课就在活动组织者的鼓动下,当场花了近4万元,由自称来自德国的一名主治医生在脸上打了10来针进行美容。大概一个星期后,她的脸上消肿了,却发现脸两侧竟然不对称。三个月后,组织者又带她去找那个医生,医生又在她脸上打了4针,但最后她发现还是不对称。
比这两位女士更惨的还有小刘,上个月她找到慈溪市卫生监督所投诉称,自己听信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找到开在酒店一个房间里的微整形“美容院”,脸上打了两针溶脂针之后,当天就感觉嘴巴歪了。等她跑到慈溪人民医院一查,竟然发现面部的三叉神经损伤了。没过几天,她又发现自己的耳朵也出现问题,听力竟开始下降。
三无人员在酒店内长期“操刀”
接到投诉后,慈溪市卫生监督所立即对这几起投诉展开了调查。“根据小李提供的情况,我们在中央大厦查处了这家整形工作室,该工作室仅40平方米左右,房间内的外侧放着美甲工作桌,里侧放着两张美容床,门口玻璃上张贴着‘韩式半永久美妆’等字样招徕顾客。”该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令他们意外的是,给顾客鼻子涂麻药、注射玻尿酸、埋蛋白线,这些本该由专业医疗人员规范操作的过程,在这里却由一个并未取得相关专业资质的年轻女孩楼某在“操刀”。
经查,今年二十多岁的楼某并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资格证书》等资质,她的行为属于非法行医。据她交代,平时她就是通过微信朋友圈来自我宣传和拉客。调查后,执法人员在工作室门口张贴“立即停止执业活动”的公告,并对楼某处以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及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
在小刘提供线索的那家酒店房间内,执法人员查到了大量没有中文标识的医疗器械,一大堆全部是韩文的肉毒素、溶脂针,还发现了3名没有任何医师资格证书的非法行医者。据这3人交代,他们在这个酒店房间里已经干了两年多了。
目前,小刘和陈女士的投诉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虽然这些违法行医的三无人员都已被抓获,但留在小刘和陈女士身心上的伤害是怎么也没法弥补的。
微整形得找正规医疗机构
这几年,医疗美容行业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微整形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被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
慈溪市卫生监督所综合业务二科科长袁超告诉记者,由于微整形行业发展迅猛,市场需求猛增,一些不法分子就瞄准其中的“商机”,在美容院、美甲店甚至居民楼、宾馆包房内实施非法微整形,以低价、快速等噱头吸引求爱美的女士。
通过对最近多起微整形医疗纠纷投诉案例分析,卫生监督部门发现举报人几乎都是相信微信上的广告,去接受了声称“正规”的微整形服务。
但实际上,那些所谓的专家很可能仅培训了三五天,就出来给人做微整形。一些接受微整形的消费者都有“不想声张”的心理,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微整的事实。而那些“三无”微整形机构就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在治疗过程中,以保护隐私为由,不开单据、不留手术资料、不留病例,大多仅是通过微信联系,使得消费者持有的证据,除了微信聊天记录之外别无他物,这也给日后维权过程中,卫生监督部门取证调查造成困难。
袁超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医疗美容机构时,必须要查看其是否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美容医师是否持有《医师执业证书》和《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上岗,并对进行美容手术场所中的卫生环境、无菌消毒情况、器械及设备条件等有所关注,千万别因选择不慎而影响身体健康。